O 旋
| 本条目介绍的内容是部分游戏对基本机制与玩法的创新,仅适用于特定游戏。 |
O 旋(O-Spin)是一种令 O 方块触发旋转判定、旋入特殊位置、甚至变形成其他方块的特殊旋转机制,只在极少数方块游戏中实现。
O 块的各个朝向没有区别,但可以对其进行旋转操作[注 1]。在经典方块中,O 块的旋转没有用处。在大多数现代方块中,对其进行旋转操作可以重置锁定延迟,但也只能用于拖延时间。
由于旋转 O 块几乎没有意义,因此 O 旋长期以来是方块玩家社区中的流行笑话(「梗」),一些研究不深的玩家和不是方块玩家的「圈外人」甚至可能认为 O 块「无法旋转」。这也引发了一些游戏开发机制来实现「旋转 O 块」的调侃,并成为游戏特色之一。
判定
一些游戏使用 All-Spin 或类似的机制,各种方块都可以触发特殊旋转判定,使用不可移动判定规则。在这样的游戏中,尽管旋转 O 块无法产生踢墙偏移等效果,但只要满足判定规则就可以被记为 O 旋。
X 代表生成位置 |
生成即不可移动 |
尽管条件较为极限,但如果 O 块的生成位置被完全包围,那么生成时就满足不可移动的条件,此时按下旋转键就会被判定为一次 O 旋。
TETR.IO 的 Clutch 机制允许在玩家本该顶出但消行的情况下,通过上推方块生成位置避免重叠死亡。这一机制配合不可移动判定规则,增加了 O 旋的可行性。只要这个坑洞在消除后位于出生点或出生点上方,则 Clutch 机制会让 O 块一定出生在坑洞内,从而可以达成 O 旋。
卡入
几款游戏允许 O 块在特定地形下旋转后穿越不足两格的「狭缝」,卡入正常无法落入的位置。这些游戏的具体实现方法与踢墙表各不相同。
官方游戏
2009年的 Tetris Stardust 可能是第一款实现 O 旋的游戏,也是目前唯一拥有 O 旋功能的官方游戏。超级旋转系统 并未规定 O 旋的细节,但在 Tetris Stardust 中,O 块可以向下卡入合适的地形。
| O 旋要求的地形条件: | |||||
|
| O 块的踢墙表: | |||||||||||||||
|
非官方游戏
在 T-ex 的 X 旋转系统(XRS)与 Techmino 参考 XRS 设计的偏移旋转系统(BiRS)中,在按住某个方向移动键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方块会采用另一套倾向于该移动方向的踢墙表,使得 O 块能朝玩家预期的方向卡入。
在 Ascension 的 ASC 旋转系统 中,O 块的旋转中心并不位于正中心,同时踢墙表的范围极大,因此可以轻松地将 O 块卡入各种地形。
在 Aquamino 的 Aqua 旋转系统(AqRS)中,O 块可以和 Tetris Stardust 类似的方式旋转进洞,但 AqRS 更加强大,允许 O 块翻越地形、「传送」等。
在 Polyform 中,若开启 O 旋选项,则 O 块的旋转中心位于原朝向左下格,可以踢墙。但 O 强行使用和 T 一样的踢墙表,导致 O 旋不够直观。
在 Nuketris 中,O 块的旋转中心同样偏移,从而可以踢墙。游戏中甚至有一个 Worm 模式专门要求玩家将 O 块向下旋转。
Nuketris 的 O 块,旋转中心不是橙色格,而是在橙色格对面 |
变形
Techmino 默认的旋转系统 Techmino 旋转系统(TRS)提供了全新的 O 旋机制。当 O 块位于特定坑洞地形中时,输入特定的旋转键序列,可以让 O 块变形成其他的方块并完成该新方块的旋转。
在特定地形中 |
O 块可以变形 |
O 块变形为不同方块的大致按键方法[注 2]:
R=顺时针,L=逆时针,F=180°,A=顺逆均可 O → S/Z: RLR/LRL O → J/L: RRL/LLR O → T: RRR/LLL O → I: FFF O → O: AFA/AAF/AFF |
此外,将变形后的方块暂存将保留其形状,不过依然会重置其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