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条目:ST 堆叠
地基
两列宽地基
堆叠两列宽的地基不像堆叠三列宽的那么灵活。但是,两列宽地基给右侧留下了更多堆叠的空间。两列宽堆叠的构造方式需要的方块种类更少,因此更易于学习。
三列宽地基
三列宽的地基核心是八格心形。玩家可在不利的块序下选择不同的核心。玩家堆叠的空间更小,但对方块的依赖性也同时减小,更加灵活。同时,I 块不再必须用于填补多余的空隙。三列宽变体不是该条目的主要内容,本条目会详细讲述二列宽地基的摆法。
变体
L 开局的 ST 堆叠
对于两列宽的 ST 地基,若开局 L 较早来,则建议采用 L 开局的 ST 堆叠。这种开局堆叠同样会填补 S 方块留下的空隙。注意,L 开局堆叠中,孔洞的高度比常规的 S 开局低一格。
在利用 ST 堆叠完成四次 T2 ,并且用 I 填充空隙后,可使用 L 开局的地基,而不是 S 开局的地基。注意,L 开局堆叠中,孔洞的高度比常规的 S 开局低一格。
ST JL 变体
对于两列宽的 ST 堆叠地基,通常要完成三个以上的 T2,之后才可用 I 块填补多余的空隙。有时可用 JL 两块来填补两个 T2 后留下的空隙,实际上等效于 IS 两块。与 L 开局的 ST 堆叠相同,在这种情况下 L 也被用于下一个 T2 的地基,在这之后,就回到一般的 ST 堆叠方式。玩家可循环采用这种堆叠方式,减少对 I 的依赖。
开幕定式
主要有两种在开局使用 ST 堆叠的方式。
第一种流行于日本方块圈,使用第一包构造 T1,利用接下来的包构造 T2。
第二种流行于欧美方块圈,使用前两包构造地基,利用接下来的包构造 T2。
两种方法都有多种开幕定式,玩家可选择最适合的一种用来开局。
日式开幕定式
日式开幕定式中,堆叠高度相当低,然而可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进行 T2 循环。
这种开幕定式不会浪费 T,同时减小了被一波带走的几率。
西式开幕定式
西式开局利用前两包构造地基,故堆叠高度较高,第一个 T2 于第三包打出,并且没有背靠背奖励。
这种开局方式适用于软降速度较慢的平台(如 Tetris Friends)。由于堆叠较高,软降 T 方块的时间被最小化。通常适用于打分模式,而不适用于多人对战模式。
实战摆法
这里均以 T 槽在右侧的 ST 堆叠为例。将场地分为三部分,左四列堆叠,中三列重复构造八格心形以构造屋檐,右三列摆 Z 作为地基,做 T2 和消四,也就是前文的两列宽地基。虽然前文说两列宽地基不甚灵活,但这里将 ST 堆叠拆成固定的、高度机械的几部分,在这种思路下两列宽地基更好些。
火力部分:T 与 Z 严格对应
由于 T 旋一定需要一个 Z 作地基,在包随机器下,T 与 Z 严格一一对应,如果 Z 被用在别处,会出现无法 T2 的情况。
但如果使用了前文所述的 JL 变体,则 JL 两块会顶替掉 Z 的位置,从而会多出一个 Z。玩家可以视情况灵活选择。
屋檐部分:重复构造八格心形
中三列可以简化为重复的八格心形。
八格心形有四种摆法:JO、LO、JZ 和 LS。其中 JZ 会耗掉一个 Z,从而使得 TZ 两块的数量失衡,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使用 LS 来构造八格心形,其它形状较少使用,但也可以灵活选择。
如果实在遇到难以直接构造八格心形的情况,需要考虑多个心形的复合形状。
堆叠部分:与屋檐相互配合
堆叠部分仅有四列,虽然 IOJL 四块的比例在这四列较高,但堆叠难度依旧很高,需要非常注意和屋檐三列的配合。例如,如果屋檐决定使用 LS,左四列最好不要留有只有 L 能填补的深坑,反之亦然。这一部分需要多加练习。
双 T 点
由于 ST 堆叠每 4 包打出 4 个 T2 和 1 个消四,总计 12 行,而 4 包一共 28 块 112 格,每 12 行会少去 8 格,左侧 7 列的地形会逐渐降低。当地形过低时,T 旋无法消除完整的两行,降低得分效率。
最理想的消除模式是每 5 包打出 5 个 T2 和一个消四,ST 堆叠中 T2 的比例略低,因此要使用多余的 T 加高地形。而供自由堆叠的部分只有 4 列,T 块会极大破坏奇偶性导致难以堆叠,需要使用两个 T 块一起堆在左四列以平衡奇偶性。这种必须用两个 T 加高的时机也因此被玩家称作“双 T 点”。
同样是因为 T 与 Z 严格对应,左侧 7 列也要使用两个 Z 堆叠。Z 既可以堆在左四列,也可以用来构造八格心形。
理论上每 30 包,即 84 行出现一个双 T 点。在实战中,如果使用西式开局,玩家一般在 60 行左右的位置遇到第一个双 T 点,有时更早。150 行的马拉松模式下,一般在第一个双 T 点增高一次即可。
双 T 点也是 ST 堆叠的难点之一,玩家需要多加练习。
“三列宽地基”下的类比
如图,左侧为心形,中间为 T 和 Z,右侧堆叠。
这样相当于把左七列拆开,少一些变通的可能。
外链
天方魔的 ST 堆叠教程
三种孔洞
一般而言第二种孔洞是实战最常用的孔洞。
第一类
由于其高度为三行,第一类的孔洞可用于 ST 地基的开局和三列宽的地基。第一类地基只需要两个方块,并且位置可互换。
第二类
第二类孔洞不能用于开局,因为只有一列高。第二类孔洞只需要两个方块构造,这两个方块可互换位置。
下面给出第二类孔洞开局的一般方法。
第二类到第一类的转换
第三类
第三类孔洞与 2B T3 的构造方式相似。这种类型的空洞高度为两格,故可用于 LT,SLT 和 L 开局地基。这种方式需要三个方块来完成第一个孔洞(TJ 和 LT 除外)。只有整个定式完成后,才能转向其他类型的孔洞。由于要求四个的方块来构造,非常不建议采用这种孔洞。
不推荐
这种孔洞只需要两个方块。但不推荐采用这种孔洞,玩家可使用其中的 T 方块打出 T2 。这种孔洞可堆叠于其他第三类的孔洞上方。
孔洞类型间的互换
第一类 -> 第二类
第一类 -> 第三类
第二类 -> 第一类
第二类 -> 第三类
第三类 -> 第一类
第三类 -> 第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