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块中文维基讨论:编写规范
在这里留档一些就目前为止关于编写规范的编辑群讨论意见。
讨论结果区
- 关于「注释」或「注解」,多数意见认为用「注释」较好。
- 关于转载说明,大家一致同意挂在最上面的 mbox 不合适。因此不要再使用
{{HD搬运}}
和{{Tetris Wiki搬运}}
,已经使用该模板的条目也应当逐步修改。- 目前做了
{{转载说明}}
模板,大家同意使用这个来尽到署名义务。多数意见认为应当把这段话放在参考资料章节。已经写入规范。
- 目前做了
- 关于其他维基的外链如何表示,多数意见反对用右侧悬浮框,因此 p 的
{{其他维基}}
不投入使用。 - 关于
{{cite web}}
,有如下几个讨论结果。- 新增了语言参数,建议各位尽量标注语言。
- 日期格式按照「YYYY年M月D日」的中文格式,使用汉字,不添加额外的零。
- 如果是推特这种没有标题的社交媒体出处,则使用「推文」或其他简单的词语概括,而不采用全文复制,避免刷屏。
- 如果是推特这种有「用户名」和「id」双重作者名的网站,使用的格式为「用户名(@id)」,例如「Donald J. Trump(@realDonaldTrump)」。用户名有太多乱七八糟的内容可以截去,只留名字部分。用户名如果和id相同,可以略去,例如「@tgm_series」。
- 关于 分类:赛事成绩列表,举办届次不超过10届的就在原条目内列举历史资料,超过的单独开列表。
讨论区
关于其他维基的外链如何表示,虽然 p 的被否了,但我的也没什么实际讨论,但目前还没人对我做的一系列外链模板提意见,我暂时认定以使用外链模板为准。——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2月26日 (三) 13:22 (CST)(已 OK)
关于注释列表如何使用,我之前私聊问过几位主要管理员和编辑者,我的意见是复制一份 reflist 成为 notelist,p 的意见是新建参考列表和注解列表(根据上文讨论结果,即使使用也应当更名为注释列表)分别调用 reflist。我的方案获得了微弱多数。其实我对这件事没太大意见,也就是说大伙真投了 p 的方案那就用,但我只是觉得应该统一一下,不管选哪个总得选一下,然后把不用的那个干掉,两套都尬在那很无语,所以今天动手了。——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2月26日 (三) 13:22 (CST)
关于 cite web,我建议在引用推特这种没有 title 的出处时,直接用「推文」二字概括,全文复制作为 title 也太长了,刷屏影响观感,这个比较重要。另外,推特这种有 id 和用户名双重名字的地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选择哪个或者以什么格式标注 author,当然这个相对没那么重要。另外我们是不是有必要给 cite web 也加上语言表示模板?——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2月26日 (三) 18:23 (CST)(已 OK)
关于注解:注意到 LUMINES REMASTERED 条目依然使用注解,看来我们得暂时保留「注解」这一说法——目前使用注解的条目,保留注解这一说法,但不推荐新开的条目继续使用。编者不可仅仅因为条目使用「注解」而特地把它改掉——和我接下来要说的 Category 和分类一个道理。 同理,如果要继续使用中文名的参注模板,有必要建立一个或者几个重定向。
关于命名空间的关键字:采用英文(如 Project、Category、File)和中文(如俄罗斯方块中文维基、分类、文件)并行。新建条目时编者有权自行选择一套统一的命名方式(英文或中文),但不能出现中英文混用的情况(即不能一会儿用 Category 一会儿用分类,这很奇怪)。但对不同的关键字使用不同的命名方式(比如在正文中使用「俄罗斯方块中文维基」,在底部又使用「Category」,由于涉及更复杂的问题,并且并非所有编者都百分比熟悉所有的命名空间关键字,暂时不纳入讨论。
关于推文:昨天我在编辑群里提到了两种方案:a. 纯粹使用用户名;b. 使用「用户名@id」的方式(已 OK)
暂时就想到那么多——Xb2002b(留言) 2025年2月27日 (四) 08:27 (CST)
我个人反对「已有的提法就别改了」的提议。我完全理解不应该编辑战、不应该刷无意义编辑数,我也不会特地为了改表述就把条目都犁一遍。但是如果是在正常修改和新增内容,顺手格式化一下表述,我觉得是合理的。
关于注释列表问题,xb在上面倒确实提出了一个我没考虑过的建议。前面我说了有「复制一份 reflist 成为 notelist」和「新建两个模板分别调用 reflist」两种路线,其中前者微弱多数。但是仔细想想,这两个路线的区别其实并不在命名。假设选择前一种路线,那我们也仍然可以考虑让「参考列表」和「注释列表」成为 reflist 和 notelist 的重定向,编辑者按习惯自由选择用中文还是英文表述的模板。——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2月27日 (四) 16:42 (CST)
对于 分类:赛事成绩列表,我的初步idea:举办超过10届的单独开列表,不超过的就在本身页面写了得了。或者也可以把门槛定在5,或者别的什么数。——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3月10日 (一) 02:00 (CST)(已 OK)
宏伟愿望区
宏伟的愿望:出于美感的考虑,把所有「俄罗斯方块」彻底改称「方块」。
众所周知俄罗斯方块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素质品味修养都很低的翻译,我在各个群里不止吐槽过十次百次千次万次。我们也确实可以考虑在我们能影响到的范围内对这个糟糕的翻译做一定的修改。
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参考一下pokemon的例子:两次强推用语更改基本都成功了(一次是强推精灵宝可梦,一次是强推宝可梦去掉精灵两个字)。这个例子说明了「即使是国民级的译名,也并非完全绝对不可更改」。
——至少在核心玩家群体内部并非绝对不可更改。会用宝可梦这个叫法的基本都是核心粉丝,路人还是随便叫神奇宝贝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类比我们这边核心玩家都简称方块或者块,没人用俄罗斯方块。
当然,事情都要控制好一个度,不然就会变成一个人自嗨的G语言。
在我看来,比方说,「特趣思」尽管是一个堪比宝马奔驰的好翻译,但是它的流行程度实在太低了,如果我们强推更改成特趣思,那就有点过于G、过于自嗨,大家也不会接受。但是,如果简称成方块,我认为大家真的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大家本来就是这么用的,没人愿意用又臭又长的五个字全称。有这个基础,所以我们可以改。
在接受「俄罗斯方块这个又臭又长的名字确实改掉会相对更好」和「改称方块确实相对比较容易被接受不会被反对」这两个假设的前提下,对于具体怎么改,我的想法是:
- 我认为最好的做法:彻底改掉,把所有的俄罗斯方块都改成方块,包括条目标题。如果条目标题改称方块会遇到歧义,就额外加括号说明,类似于 Tetris Online (公司) 与 Tetris Online (游戏),我们也可以在不容易区分的情况下括注是游戏还是机制还是什么。而且事实上绝大多数技巧类条目都不会提及游戏本身吧,而游戏条目、赛事和玩家条目又不会提及机制。我认为实际上会产生歧义的其实非常少。
- 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维持条目标题不变,在其他地方引用的时候全部改用简称,包括在其他正文提及时,使用链接时,在导航框出现时等等。总之就是全称「俄罗斯方块」永远只出现在条目标题。这样可能比较折中。另外,具体还有两个实现方法,一个是所有游戏条目都要创建对应的重定向,可能有点麻烦;再一个是每次提及都用改变链接外显的方式,不过这就更麻烦了。
- 再退一步的做法:在每个条目第一次提及的时候使用全称,以后使用简称。但这样的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压根就只会提起某个东西一次或者两次,这时候用全称的话还是无法解决冗长难看的问题,以及很多人可能并不会老老实实从第一行开始读到最后而不跳过任何内容。我个人反对这种做法。
我个人认为最好就是彻底一点,进行一场宏伟的革命。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的第二项也不是不行。
把又臭又长的五个字改成两个字之后,一切名字都变得简短、好看许多,完全不会头重脚轻:
- 对于游戏:「噗哟方块」「方块效应」「以块会友」「方块战斗」「方块99」「方块永恒」「方块特级大师」「大家一起玩方块」「大家的方块」「方块在线」「方块DS」「方块DX」「方块极道」「魔法方块挑战」「方块武斗外传」……
- 对于赛事和活动:「方块研究联赛」「方块效应连接全国锦标赛」「噗哟方块全国锦标赛」「方块在线赛事」「经典方块世界锦标赛」「每月经典方块」「经典方块联赛」「经典方块公开赛」「现代方块决战」……
每一个要素都是2~3个字,非常完美。不会发生「俄罗斯方块效应连接」或「俄罗斯方块研究联赛」这种悲剧,一个词的长度比之后两个词加起来还长,真的太难看了。
而且当我们这样引述这些游戏标题或赛事标题的时候,我认为完全不会产生歧义,谁会把「噗哟方块」或「方块联赛」这种词理解成是一个游戏机制、是一个场地里正在下落的方块呢?
还有一点是,我一直非常希望把官方游戏的标题全部汉化,因为这符合一切习惯,而且翻译起来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难度(都是已经存在的词,直译即可,绝少自造词)。非官方游戏则可以全部保留原名,因为极难翻译。这样也更容易从标题上区分官方游戏和非官方游戏了(对于几乎所有条目,汉化的都是官方,没汉化的都是非官方)。甚至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类似于神百的网站名字还叫神百但是内容全部改称宝可梦一样,我们可以强制所有官方游戏都汉化并称为特趣思,这样同时达到了「汉化」「去掉又臭又长的五个字名字」和「明确凸显出官方游戏身份,和非官方游戏很好区分」的效果。
——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3月19日 (三) 10:15 (CST)
因为这是一个重大的更改,所以我不仅发到了维基编辑群,还发到了方块大群,供大家讨论,毕竟他们是读者。
大部分人表示支持,确实认为这样更简洁更方便。反对意见基本也是担心歧义,认为方块这个词太宽泛(我一开始没有说清楚是仅限维基内部的更改,而不是所有地方包括QQ群名全部改)。
只有咖滤提了一个较为决定性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只考虑了已经身处维基内部的阅读和搜索,认为大家已经默认了俄罗斯方块的语境,从而使用简称不会有歧义。但是如果是从外部,从搜索引擎直接搜索,那么很可能输入的是「俄罗斯方块」的全称。基于此,似乎有必要至少在条目标题保留「俄罗斯方块」的全称。
那么就使用上面提到的方法2,新建大量使用简称的重定向条目,然后在「大量列举」的场景时使用简称,以提升观感。这一点大家也基本都同意。
不过,考虑到我们实际上几乎不能被搜索引擎搜到的现实,这就让人有点伤心了。这方面的改动要仰赖于托管者。
(我刚才做了实验,无论游戏、赛事还是技巧,都几乎搜不到我们,搜到的都是旧日躯壳……甚至就连「每月经典俄罗斯方块」这种只有我们方块中文维基使用汉化标题、其他地方都用的英文名字的情况,搜中文名搜到的也是旧日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