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块中文维基讨论:游戏工程
章节顺序
按理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绝大部分游戏条目都是先介绍机制与模式,最后在正文的末尾介绍更新与争议吧。
今早巡查的时候,发现 PPT 条目先介绍更新与争议,然后摆来作弊码、图片、段位名三个章节。
想和大家讨论下这个条目如此设置章节顺序的的意图。
之所以在这里开讨论串,是因为这个议题可能涉及条目的底层逻辑。—Xb2002b(留言) 2025年9月11日 (四) 07:27 (CST)
我比较喜欢的排版是:
- 前言,简要概述
- 简要历史(可以合并至前言)
- 游戏特有机制(如果不同地方有细节差异在特定章节明确说明)
- 游戏模式,可能会涉及一点游戏策略
- 其它乱七八糟,评价与其它相关的东西
免得被你们说自大,所以用了“喜欢”这个词。不玩 PPT,只是在巡查时改了明显的错字。
Aqua6623(留言) 2025年9月11日 (四) 07:35 (CST)
因为有些游戏条目他就是写得不好,就像G的条目经常没结构想一出是一出一样,ENTW/HDTW也有很多这样的条目我们转过来暂时还没调整。我吐槽过有些条目上来先介绍BGM,或者上来先介绍和前作差异啥的,这都不合适。
我的想法是:
- 引言
- 第一段完全固定格式介绍标题、开发、发行、年份、平台等信息
- 可选,可以介绍游戏比较显著的特点
- 可选,可以介绍游戏比较显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 如有,介绍游戏的续作、移植等情况(尤其是上世纪老游戏在多年以后怀旧移植的情况,如果只是第一年A平台第二年B平台我们一般就认为是先后发行于多平台了)
- 概述
- 所谓概述就是简要介绍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游戏模式,每个模式一句话,不列举信息
- 核心机制/主要机制/通用机制(名字待定)
- 可以看我已经完成的那几个条目,内容包括:基本机制有无、参数、旋转系统、等级/重力系统、得分系统等
- 模式机制
- 这部分就根据游戏内容而定,详细介绍各个模式的信息和机制
- 与游戏内容相关的可选章节
- 例如平台版本差异、复刻版本、致敬版本等
- 与游戏内容无关的可选章节
- 评价、轶事等
- 按顺序:注释、参考资料、参见、外链、导航框、分类标签
注意到这里先介绍模式、又介绍机制、又介绍模式,这是在AI建议下我暂时认为比较合适的妥协方案,因为如果上来说太多机制内容却不介绍这游戏是怎么玩的,感觉怪怪的;但是如果上来先介绍各模式,那对于比较丰富的游戏来说模式章节要长到天际,基本机制有无、旋转系统、参数等内容不可能放在那么靠后去介绍。所以妥协起见,在前面插入一个概述章节,用自然语言简短概括这游戏有几个模式是怎么玩的,然后按基本机制、模式机制的顺序详述。
总之因为模式的内容有可能非常短有可能非常长,而通用机制的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我们对它的内容和长度有个预期,所以我认为不宜把模式放在机制章节之前,要么就1引言2概述3机制4模式,要么就1引言2机制3模式。
而且,如果所有条目都保持“通用机制放在第二章、模式内容放在第三章”的话,我觉得读者也会很容易养成习惯如果找模式的话直接跳去第三章。就像神百的PM条目都遵循一样的格式,前面介绍很多什么“动画中”“漫画中”,但是读者只要看几个条目就知道如果想找捕捉信息、招式之类的内容就直接跳到下面章节去了,不在意前面说了些啥,这就是格式完全一致带来的好处。
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9月11日 (四) 22:00 (CST)
烫知识:感觉 AI 说的「模式机制」,是该模式特有的机制,比如 Rev 双洞的 BLIGHTED,Asuka 的隐形方块。那么这样的话,就可以在介绍模式的时候,再开小章节介绍这种机制。
不过发现 TGM4 的 ENTW 版本,章节排列有些杂乱,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五级标题的情况。大概是因为有些小机制适用于大模式下的小模式,这样就形成了套娃式章节。个人觉得不是很有必要。
至于单独出来的概述章节,我也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第一章的目的就是用几段简单的文字,简要介绍游戏的各方面特点。我记得维基百科有个指导说,概述章节是整个条目曝光最多的部分,大部分读者会先阅读概述,然后在接下来的章节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Xb2002b(留言) 2025年9月11日 (四) 22:40 (CST)
flore的“先简要讲模式再详细讲机制再详细讲模式”,其实前面就是笼统的概述——在我眼里这段话是要告诉读者这个游戏大概的特色是什么的。不止局限于模式,例如效应的一大特点就是Zone,就可以在概要里稍微提一嘴。我觉得就这么回事。
至于机制和模式哪个要排前头,我感觉一般情况下还是机制。因为游戏的特殊机制一般是最能体现游戏设计想法的,能够顺应概要章节给予读者的大致印象,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游戏的独一无二之处。
如果游戏确实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的话,那直接讲模式完全没有问题。
Aqua6623(留言) 2025年9月11日 (四) 23:12 (CST)
是这么个意思,插在intro和通用机制之间的概述章节就是简单说这个游戏是玩什么的,怎么玩。而到底怎么介绍呢,我觉得要规定格式的话,那就是一句话概括各个模式的玩法比较好,比方说Zone的特点就可以在ZB介绍的时候提到。
机制也要分,各个游戏都有的,场地大小暂存硬降有无、各项延迟参数、旋转系统、等级重力系统、得分系统,这个我称之为通用机制或者基本机制,在一个章节里,先介绍,各游戏条目都差不多。然后再开一个章节,介绍各个模式的详细内容和模式特有机制,各游戏条目有所不同。这是我的思路。
- intro游戏标题、开发、年份、平台、续作、影响等
- 概述游戏内容的特色
- 通用机制/基本机制
- 各个模式的详细内容和机制
概述确实可以合并进intro,但是可能导致intro太长,如果一个游戏既有很多关联作品和影响(必须放在intro)、又有很多模式内容和玩法的话,典型如tecpptiotech。所以妥协起见我觉得单开一个章节并且紧跟在intro后面。至于需要详述的模式机制则是放在通用机制后面的章节。
所以通用机制在前,详细的各模式机制在后,应该算是共识了,现在问题就是概述怎么放,三选一:合入intro、在intro和通用机制之间、干脆不介绍等到后面模式再介绍。
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9月12日 (五) 14:56 (CST)
如果把概述需要描述的东西全部塞进导入章节(intro,下同)的话,确实会让后者很长。我觉得最好是留下必要的东西塞进导入章节,其余的要么插空塞入机制介绍,要目在条目最后开个「其他说明」章节。—Xb2002b(留言) 2025年9月12日 (五) 17:03 (CST)
不是,我意思是有些东西确实是必要的而且习惯上是要放在最前面的,所以才考虑要不要插一个概述章节让视觉上短一点
比如如果一个游戏发行的时候有不一样的东西(比如魔法方块挑战的不同标题),时隔多年推出复刻版(比如世嘉方块、防弹方块、TGM),有深远影响(比如任天堂GB、NES这些),那理论上都是要在intro就开一个小段介绍的,那这样intro就会有三段
然后再概述游戏本身内容的核心特色(比如tec“视觉效果突出、zone机制”,ppt“结合两个游戏、日本超流行”,io“当下最流行的对战平台、s2内容丰富”,tech“内容非常丰富”之类的),就要四五段,所以才寻思要不要把这些单开一个概述章节,因为它们本身确实重要而且值得一开始就简单说一下
放最后单开章节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种一般都是说明轶事琐事,列举销量评分之类的,比较不重要才丢后面
所以你的想法是无论任何不建议在intro后面、通用机制前面加一个概述是吗,那就勉强折中一下,让intro长一点包含一部分对游戏内容核心特色的介绍,然后第二章通用机制,第三章介绍各模式和各模式专属机制这样?不在概述里介绍模式了
目前想法,intro包含:
- cntitle(ogtitle,entitle如有,缩写如有)是一部官方/非官方方块游戏,由A开发,B发行,最早发行于CDEF年,运行于G平台/HIJ平台/多种平台。
- 如有,介绍游戏发行情况的额外说明(所属系列,发行平台情况,发行公司情况,地区标题情况,平台差异情况)
- 如有,介绍游戏显著值得介绍的内容玩法核心特色
- 如有,介绍游戏比较显著的历史地位和后世影响
- 如有,介绍游戏的续作、移植等情况(偏重于经典游戏时隔多年后的移植致敬续作等)
我对顺序仍不确定,现在列出的顺序显然不合适我觉得逻辑上有点怪,但暂时没有好的调整想法,你们认为如何。
風洛霊flore(留言) 2025年9月12日 (五) 18:45 (CST)
我的意见一直是:没有必要再开一个概述章节。经过你的举例说明,我也觉得即使把上述几点都纳入 intro,这一章节也不会显得过于臃肿。毕竟每个点顶多四五句话就能讲清楚。
模式和机制的具体内容就丢到各自的章节里吧。不过有什么亮点的话可以在 intro 里稍微提一嘴。
intro 内容顺序的话,我觉得灵活变通吧。上面这个列表里,序号越靠后的越有可能和前后一位调换位置。
哎呀感觉说得都好抽象,希望能有一个典范条目(真实的,比如 TETR.IO 或者铁壳)来给项目的其他条目做个有意义的参考。
——Xb2002b(留言) 2025年9月12日 (五) 19:45 (CST)
那我觉得可以敲定了,就intro、第二章是通用基本机制、第三章是模式列表和各模式玩法及机制详述,这个顺序。主要有问题的就是这俩的顺序以及怎么在最前面介绍核心内容特色吧。
版本差异、轶事琐事评价这种放他俩后面肯定没争议(我的建议是和内容相关的版本差异靠前,和内容无关的轶事琐事评价靠后)。那就这么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