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T 堆叠(LST Stacking,简称 LST)是一种基于 2-7 堆叠的堆叠模式,其特征在于小半边 L 与 S 的重复堆叠,在对战、20TSD、限时打分等领域均有应用。
这种堆叠模式可以重复构造 T2,LST 堆叠的名称由此而来。
这种堆叠模式有许多优势。其小半边的堆叠模式几乎完全固定,可以降低计算量,从而可以更快构造 T2;大半边较宽,堆叠比较自由,有更多容错;且理论上不会浪费任何 T 块(见加高章节)。
本条目所展示的内容都基于小半边在左侧的版本。小半边在右侧的,镜像即可。
开局
许多开局 T2 定式都能接续 LST,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平顶型 TKI-3 开局:
TKI-3 开局,按此法堆叠第三包 100% 进入 LST 堆叠
循环节
尽管 LST 堆叠大半边相对自由,但玩家普遍会采用五列专门构造重复地形、五列自由堆叠的半固定堆叠模式。LST 堆叠有两种这样的堆叠模式,如下所示:
LS-SL 循环节
|
镜像:JZ-ZJ 循环节
|
|
LS-JZ 循环节
|
这两种循环节都相当简单直观。由图示不难看出,LS-JZ 循环节更灵活一些,因为每一个 T2 的屋檐方块都可以在两种方块中任选其一,给予右半边五列更多的选择空间,相比 LS-SL 循环节,右半边会更好堆一些。所以 LS-JZ 循环节也是玩家最常使用的循环节。
此外,也不难看出,LST 堆叠很容易构造出双剑,给予玩家打出大量爆发的机会。
替换循环节的方块
循环节左半侧是固定的,但是右半侧(与堆叠的五列连接的一侧)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堆叠方法替换掉原本的某些方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LS-SL 循环节,右侧的 SL 被 ZJZ 替换
LS-SL 循环节,右侧的 L 被两个 Z 替换
L/J 被 JS/LZ 替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玩家可以自行尝试并练习。
循环节转换
两种(实际上是三种)循环节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建议玩家尽量维持 LS-JZ 与 LS-SL 循环节。
LS-SL 循环节,用一个 O 使其镜像为 JZ-ZJ 循环节;再用一个 O 就能镜像回来。两个 O 一起摆就是单纯的加高
LS-SL 循环节,用一个两格高的方块转成 LS-JZ
LS-SL 循环节,用一个两格高的方块转成 LS-JZ
JZ-ZJ 循环节,右侧加高一格变成 LS-JZ 循环节
LS-JZ 循环节,右侧加高一格变成 LS-SL 循环节
LS-JZ 循环节,用 JZ 替换原本的 Z,同时变成 LS-SL 循环节
小半边预判
玩家也可以在左半边提前堆起重复的 L 与 S 来预判后面的几个 T2。但这种预判不建议过高。
加高
现在从地形平衡和 T2 和消四的比例两方面分析 LST 堆叠。
地形平衡方面,每包 7 个块共 28 格,如果只进行 T2 而不消四的话,每一包堆完场上多出 8 格,所以堆叠会逐渐变高。虽然消四可以降低整体的高度,但是因为循环节的五列使用固定堆叠、被完全消除,多余的格子只会在堆叠的五列上,两部分高度会逐渐不平衡。
消除比例方面,LST 堆叠的每个循环节构造两个 T2,而总的高度为 5 行,即每个循环节会多出一行。做四个循环节,积累起四行,就能消四,易得 T2 和消四的比例为 8 : 1。
而按照包随机器的出块规则,最理想的 T2 和消四比例是 5 : 1,即 14 行 5 个 T2 一个消四,如果纯按照循环节的搭法构造,则 T2 的量过多,需要“人为构造消四”,也就是加高。
因此需要适时加高循环节的五列,以让两个部分的高度平衡,方便堆叠。
而不加高导致的可能后果有二:一是在小半边堆了大量 LS 而发现“T 块不够”,二是前文已提及的左右两边高度失衡。
以下是一些加高方法:
前述的 LS-SL 循环节镜像,实际上就是在用 O 块增高
更加夸张的加高,能用的地方不多
LS-JZ 循环节,使用双 SZ 增高,最常见的增高方式。双 S / 双 Z 可以用双 I 替换,双 Z 也可以用其它四格高组合替换、甚至转型
LS-JZ 循环节,使用两个 O 增高,O 同时作为 T2 的屋檐。有些时候甚至可以使用双 O + 双 I 大幅增高
与 ST 堆叠的关系
LST 堆叠和 ST 堆叠 均基于 2-7 堆叠,一些时候可以互相切换。这里展示一个临时 ST 堆叠的例子:
而 ST 堆叠的周期是 4 个 T2 一个消四,低于理想的 5 个 T2 一个消四。同时 ST 堆叠一包堆三行 30 格,略高于一包的 28 格,因此也是一种变相的加高。
变招
如果玩家觉得难以继续进行 LST 堆叠,或者只是想自由发挥,则可以构造别的火力地形,也可以在这之后重新回到 LST 堆叠。
All-Spin
玩家也可以在 LST 堆叠的地形上构造 All-Spin。All-Spin 有时也能拯救无法继续 LST 的地形。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