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捐赠
阶梯捐赠(日本玩家社区称为階段,英文使用该词的罗马音 Kaidan)是由 Tetris DS 玩家 TCM-WC 发明的一种捐赠技巧。该技巧利用洞口边楼梯状的堆叠,竖放 S、Z 块形成 TSD 形状。放置屋檐并完成 TSD 后,洞口又会打开,不影响后续消四或挖掘,同时堆叠也变得更整齐。
形状
|
|
|
|
最典型的搭建步骤示例:
发现阶梯地形 |
搭建屋檐 |
搭建地基 |
打出 TSD |
消行 |
结果 |
屋檐和地基的放置顺序并没有固定要求,先放哪个都不影响。
另外,玩家有时也可以在阶梯地形上放置 O 块,但这样只能做出 TSS 并且无法打开洞口,不是干净的捐赠。除非别无选择,或者玩家已经想好了接续方法(譬如可以继续汉堡堆叠),否则这不是推荐的做法。本条目的其他部分也不会考虑和讨论这种情况。
|
|
|
|
本质
阶梯捐赠的 TSD 消行本质是 ST 堆叠,在注意到地形有2行高度差的位置有3列宽的空间之后就可以构造:
|
|
|
然后只需要补齐虚线位置的堆叠和屋檐就可以做出 TSD。
因此可以认为阶梯捐赠实际上是 ST 堆叠的一种特殊情况。玩家往往是在出现典型阶梯地形后才辨识出可以进行阶梯捐赠,而不是主动制造阶梯地形再做阶梯捐赠,因为阶梯地形中的一些实格并不是做出 TSD 必需的,真正需要主动制造的是2行的高度差。
譬如,下列三个例子就没有在完整的阶梯地形上展开,这种情况在过去也被英文玩家社区称为 Blink SZ 捐(Blink SZ Prop),得名于频繁使用这种技巧使其广为人知的玩家 Blink。但它们的本质仍然是相同思路的 ST 堆叠捐赠。
|
|
|
|
|
|
|
|
|
特征
阶梯捐赠的本质是 ST 堆叠的特殊情况,也因此不满足阶梯地形的情况不会被称为阶梯捐赠。会被称为阶梯捐赠的典型形状是玩家容易辨识的4行阶梯,其中第4阶常常可以通过用 S、Z 块做屋檐来同时创造。
|
|
同样由于其 ST 堆叠的本质,4行阶梯的底部两行并不需要是完整的。
|
|
|
|
搭建方法
填补堆叠主体
在没有高度差时主动制造2行高度差。
S-1 |
Z-1 |
T-1 |
削减堆叠边缘
在高度差过大时通过消行削减使其降低到2格,同时也创造了 Z 块的立足点。这些技巧非常常见且灵活。
O-1 |
I-1 |
J-1 |
J-2 |
L-1 |
L-2 |
S-1 |
T-1 |
其中,下图削减2列宽度的3格高度差的方法实际上就是 QTK,Z 块同时发挥了两个作用。
|
这种 QTK 方法的一个实例:
半成品楼梯 |
S 块 QTK 消行 |
再搭建 Z 块 |
但实际上 Z 块 |
填补底部地基
为竖放 Z 块创造立足之地。
O-1 |
I-1 |
J-1 |
S-1 |
Z-1 |
T-1 |
T-2 |
I-1 |
J-1 |
L-1 |
L-2 |
S-1 |
T-1 |
Mini TSS |
|
|
不过这些情况在实战中并不常见。
搭建屋檐示例
O-1 |
I-1 |
J-1 |
J-2 |
J-3 |
J-4 |
L-1 |
L-2 |
L-3 |
L-4 |
S-1 |
S-2 |
Z-1 |
Z-2 |
T-1 |
T-2 |
T-3 |
T-4 |
接续
ST 堆叠
ST 堆叠本身可以持续,作为其特殊情况的阶梯捐赠自然也可以继续。
|
|
|
|
Yoshihiro
|
|
|
|
|
|